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福安市 >> 福安市特产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你是福安哪个村的你们村里有桥吗桥上发生过

来源:福安市 时间:2020-6-16
白癜风的防治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yw/180817/6466855.html

福安新闻网消息(沈荣喜)说到乡村之名,有趣的是大村名里因地理位置的差别常分化出许多小村名来,比如在福安松罗,岭头村就有里岭头和外岭头之分,后洋村也有上后洋和下后洋之别,就是我的老家洋西村也有“三洋开泰”之说,“三洋”者,洋西,洋东,大洋坂也。村中两条小河,一自洋西,一自大洋坂和洋东。有了河,自然就有往来于两岸的桥。

因为河多,桥也多。那时的桥不起眼,材料普通,几根木板,一块青石,大都随溪势而赋形,搭上去就是一座能行走的桥。

印象最深的是家附近的一座木桥。灰黑的板沿翘在西岸,另一端则搭在东边一块岩石上。小时候到对岸去挑水,上的桥来,脚下摇摇晃晃,水溅了一桥不说,脚一滑掉到河里更是常有的事。村西头的孩子上学,多数也走这座桥。夏天常有雷雨,一下,桥面溜滑,没人敢走,大家挽起裤腿,手提凉鞋,踩着光滑的石头过河。那时常坐在桥板上看鸭子戏水,那鸭子一个猛子能潜出三四米远,然后昂首展翅,水珠四处飞溅起来。我们高兴地在桥板上荡着双脚,为之雀跃欢呼。后来换成了三根粗条石,人走上面,水声潺潺,再不必担心会滑入河水里去了。

木板桥下方百来米处,有一座石桥。说是石桥,主要是一块大青石,四尺来长,西侧加铺了一些石块,显得稍宽。大青石呈一字形横架两岸,下面是阴暗的桥洞。洞曲且窄,望之不透光,每为杂物所积。夏天山洪一发,桥洞被堵,水漫石上,行人不敢过。于是,时时清理,每每疏通。一到雷雨过后,岸两边的人不约而同聚在一起,他们拿着锄头,下到河里清理垃圾,将大件杂物捞上岸,然后拿一块蒙有塑料布的木板,挡在河中间,筑起一道水闸,等到蓄满水,就从两边抽起,哗哗流水带着巨大的冲击力直奔桥洞而去,訇訇訇一阵巨响,河水带着洞里的垃圾冲向下游。反复几次,河道干净,桥洞畅通。每当这时,河两岸观者如潮,大人小孩,或蹲或立,或骑墙或上树,个个看得不亦乐乎,仿佛那是一个盛大节日。

从村西头到大洋坂或洋东去,有一座汀步桥,很别致。五六米宽的河面上立着十来块方形条石,大小一致,高度相仿,水被石块一挡,流速变急,哗哗冲下滩去,溅起像珍珠一样晶莹的水花来。人走其上,脚下是清凌凌的溪流,岸边是绿茵茵的水草,鱼儿三五成群,往来翕忽,悠然自得。我们常在这条河里捉鱼,运气好能捉到“乒乓鱼”,那鱼色彩斑斓,十分艳丽,养在玻璃瓶里,真赏心悦目。日暮黄昏,农人收了工,路过河边,蹲在石桥上洗手洗脚洗农具,等到立起身来,手臂脚踝白净,锄镐锃亮如新。

两条小河各从山旮旯里流出来,一路叮叮咚咚,淙淙铮铮,在村中大头岭的坡下一会面,便写出了一个美丽的“Y”字,携手流向村外。就在这两水交汇的地方,有一座石拱桥,弯弯的桥洞像一道飞虹横跨两岸,将洋西、大洋坂和洋东连在了一起。

后来,村里兴起了一股养猪潮,养殖户们将猪粪水排到小河里,河两岸臭气熏天,于是,村里索性用水泥将河面封盖起来,当做了下水道。那些老桥,要么被拆,要么封在了水泥里。

每次走在河边,就情不自禁想起那些桥来,想起它送着我们到河对岸去读书,想起那三三两两走在桥上去街头买菜的叔婆阿婶,想起跟在大人身后到桥对岸邻居那儿喝茶唠家常的情景。现在河边的钢筋水泥桥渐渐多了起来,宽敞平坦,却再也没有那种古朴的乡村味道了,踩在上面,脚底也不再豁然心动,那感觉,就像看着一个人在时光的流转下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本真,心中隐隐而痛。当年那些先民,虽生活不易,但还是留下了两条清澈的河和河上各式的桥。而今,我们失去了不仅有纯净的河流,还有和乡村有着血脉联系的一座座乡间小桥。殊不知,那桥里有一代人留不住却又挥不走的乡愁啊!

觉得不错,请点赞↓↓↓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fuanshizx.com/fastc/420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